登录
首页 > 雅阁汽车 > 跻身七千万级航空城市俱乐部:成都的跃升从未止步

跻身七千万级航空城市俱乐部:成都的跃升从未止步

发布时间:2023-12-10 18:32:06 发布用户: 15210273549

中国民航“第四极”的地位再获巩固。

12月7日,成都国际航空枢纽(成都天府国际机场+成都双流国际机场)迎来今年第7000万名旅客。这标志着,成都成为继上海、北京、广州之后,中国内地第四个年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的城市。

航空流量,是一座城市经济活力、对外吸引力的重要体现。成都成功晋升中国内地“七千万级航空城市俱乐部”,是这座GDP超2万亿,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,挑起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大梁的一个缩影。

成都已成为中国内地第四个年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的城市。

01 经济复苏,谁走在前列?

经济大省、大城,在国家经济大盘中历来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去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,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;近年来国家层面多次强调,要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与资源优化配置能力。这些都无不显示出,经济大省、大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被国家寄予的厚望。

后疫情时代,大省、大城担当的一个突出方面就体现在,能否在经济复苏上走在前列,释放与经济实力匹配的增长动能。这方面,成都已然算得上是“优等生”的代表。

今年前三季度成都GDP增速6.7%,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最高。

今年前三季度,在以24个GDP万亿城市为代表的经济“大城”中,成都以6.7%的GDP增速位居第一位,分别高于同期全国、全省1.5个和0.2个百分点。该增速也是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最高的。

沧海横流,方显英雄本色。实际上,即便在过去三年的特殊情况下,作为不折不扣的经济“大城”的成都,在经济增速上也显示出极强的韧性。

2020年到2021年,成都GDP增速分别为4%,8.6%,分别比全国同期高1.8个百分点,0.2个百分点。2022年,成都成功完成经济总量2万亿的突围,成为全国第7个GDP突破2万亿的城市。

经济发展韧劲与稳定,彰显了成都穿越发展周期的能力。这是实现“大城”担当该有的素养。

02 消费“主引擎”担当大任

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和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,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越发突显。成都之所以能展现出较强的经济复苏势头,旺盛的消费活力可谓立下汗马功劳。

今年前三季度,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8.2亿元,同比增长10.7%,分别比全国、全省高3.9个、1.5个百分点,消费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稳居第三,增速位居第二。其中餐饮收入1356.7亿元,增长25.3%。尤其是升级类消费增长较快,如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高达63.1%。

其实,消费历来是成都的“强项”。这不仅是因为,拥有2100万常住人口的成都,本身拥有超大市场的优势,更是由于,成都在消费文化、消费场景等方面的鲜明特色,为消费活力的培育和释放提供了肥沃土壤。

成都消费活力旺盛,为经济复苏势头立下汗马功劳。

从消费文化氛围看,成都骨子里所散发出的休闲安逸的市民气息,本身就与现代消费理念非常契合,这也成为成都吸引外地消费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。即便是在过去三年的疫情期间,成都也依然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城市。这与航空客流的活跃形成了一种呼应。比如,去年成都的航空旅客吞吐量,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一。

在现代消费场景的打造上,成都也表现出了突出的创新力和行动力。早在2017年,成都就明确了打造世界文创名城、旅游名城、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、音乐之都、会展之都的“三城三都”目标。

为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成都在今年还开展了打造十大特色消费场景、培育十大新型消费平台、推进十大领域消费创新等一系列行动。按照“场景营城、平台赋能、创新引领”的内在逻辑,不断塑造“成都服务”“成都创造”“成都消费”的城市品牌,充分激发成都在购物、文旅、美食、赛事、展览等消费领域的新活力。

比如,今年全国演出市场强势复苏,而作为最受大型演唱会青睐的城市之一,成都的表现尤其突出。数据显示,2023年成都市各类营业性演出14330场次,1-10月成都音乐产业整体产值规模达463.8亿元,带动住宿、餐饮、旅游等相关产业经济效益约43.5亿元,吸引观演人数480万人次。

成都的赛事活力,也给消费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。今年以来,成都先后举办了大运会、成都世界科幻大会、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等一系列国际性大会、赛事。像眼下正火热进行中的2023年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,在第二轮门票销售开始的前7分钟内,就有超过10000张票被球迷购买。

说到底,消费场景的丰富和多元及鲜明的特色,给成都与全球消费者的连接,创造了更多的渠道,由此自然转化为可观的消费活力。

说到成都的消费活力,另一个重要优势不容忽视,那就是超大城市的成都,依然持续保持了生活成本竞争力。其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体现,就是成都房价收入比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具有优势地位。这不仅为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提供了重要支撑,也给扩大内需释放了更大的空间。

可佐证的一点是,哪怕是在当前整体进入下行通道的房地产消费上,成都也展现出了突出的韧性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成都楼市的新房、二手房成交量均居全国第一。

同时,相较于多数其他超大城市,成都“大城市带大农村”的特点较为明显。这意味着成都依然有较大的城镇化空间,这背后同样是不容小觑的有待挖掘的消费潜力。

可以说,长期以来特色鲜明的消费文化和消费氛围,及持续创新的消费场景与具有比较优势的生活成本竞争力,保障了成都可持续的消费活力,也在关键时刻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。随着未来消费之于经济发展的“主引擎”作用更为突出,成都以消费促增长上的优势,或将进一步扩大。

03 产业精进提供“硬实力”支撑

消费活力的持续释放之外,成都的产业精进,也同样保持了稳定向前的节奏。

说到产业发展,过去为不少人注意的一个事实是,成都似乎缺乏足够多的在全国具有突出影响力的本土头部企业。但是,在“本土化”龙头企业不够足的另一面,成都把产业发展的“外向性”做到了极致,甚至因此表现出了更强的借助外力实现产业升级的敏感性和紧迫感。

纵览成都现代产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,从20世纪初开始的电子信息、汽车、互联网产业浪潮,到现在的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成都的产业转型升级一直在不断突破地理条件的束缚,走在内陆城市的前列。

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,在本世纪初的2003年,成都克服种种困难,在一众竞争对手中,成功引入了英特尔这样的全球电子信息龙头企业。随后,几乎所有全球代表性的IT巨头都纷至沓来,不断强化成都在电子信息产业时代的领跑者优势。

时至今日,电子信息已是成都超万亿的第一支柱产业。并且,仍处于持续壮大之中。如日前,京东方科技集团就发布公告称,拟在成都投资建设国内首条8.6代AMOLED生产线,总投资630亿元。

汽车产业方面,由于历史原因,成都的汽车工业曾一度陷入低谷,但从1998年一汽丰田入川,到2007年大众建厂,通过一系列的持续招引,如今成都已拥有一汽-大众、一汽丰田、吉利、沃尔沃等32家汽车整车企业,汽车产业也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,真正成功实现了“白手起家”。同时,这也推动了产业与消费的共振:前不久,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成都汽车保有量突破600万辆,跃居全国第一。

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互联网产业中:成都虽然没有诞生本土龙头互联网企业,却成为全国各大互联网企业的“兵家必争之地”和区域总部的“大本营”,是无可争议的互联网“第四城”。

进入新能源时代,成都的反应也很快。比如,今年上半年成都动力电池及新型储能加速布局,新能源汽车、光伏电池产量实现两位数增长,锂电池产量增长近三倍。而最近,成都新能源项目再次上新——固定资产投资约105亿元的通威太阳能光伏25GW电池与20GW组件产业化项目正式签约落地成都。

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。成都这座在很多外人眼中偏休闲的消费型城市,其实一直是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的制造业重镇。

成都产业转型升级不断突破,走在内陆城市的前列。

近年来,成都持续推进制造强市建设,提出将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,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。其中,电子信息、数字经济、航空航天等8个产业生态圈和28个重点产业链,成为靶向发力的重点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去年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上,成都有3个集群跻身其中——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、成德高端能源装备、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,总量仅次于深圳,与上海、广州等并列,获批数量西部第一;今年前三季度,成都五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.6%,智能电视、城市轨道车辆、新能源汽车、太阳能电池(光伏电池)等新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0.3%、63.8%、45.8%、43.0%。

在数字化、智能化浪潮下,成都还以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,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,培育经济新动能。截至目前,成都已累计建成35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,在全国数字百强市中排名第5。

产业的持续升级,和新动能的持续挖掘,都离不开创新。目前正在加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成都,拥有四川大学、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64所,中科院光电所、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多家,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、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126个……这为成都的产业精进提供了源头牵引。

为最大化利用好这一优势,成都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“一号工程”,提出28条具体政策措施,将科创资源加速转化为成都的新质生产力优势:今年前三季度,成都实施科技成果转化“一号工程”,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,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5.2%。这给产业升级,再度注入强大推力。

04 成都的底色是包容

由于较为出色的综合能力,近年来关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文章可谓汗牛充栋。而观察成都的各类分析角度中,一定少不了一个关键词——包容。

可以说,不管是巨大的消费活力、显著的对外吸引力,还是善于借外力实现产业持续更新升级的突出能力,都与成都刻在骨子里的包容密不可分。

比如,就对人口的包容来看,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(2010—2020年)的十年间,成都常住人口增加了581.9万人,增量仅次于深圳、广州,位居全国第三。2022年,成都在常住人口2100万的基数下仍增加了7.6万,增量位列“两千万+”常住人口城市的第一位。

对市场主体的包容上,2018年到2023年三季度末,成都市场主体从230万户增加到385万户,连续5年每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50万户,增量位列副省级城市首位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在更能代表企业质量的上市企业数量方面,目前成都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48家,居中西部第一位。

丰富的人力资源与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之外,成都突出的对外连接能力,同样是这座城市包容性、开放性的重要体现。

自2021年天府机场通航开始,成都成为上海、北京之后,国内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。目前的成都,国际(地区)航线达51条,恢复水平位居全国前列,累计开通国内航线303条、航点182个,国内航点通达性全国第一;今年1月至11月,中欧班列(成渝)累计开行超5000列,占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近三成。统一品牌近三年来,中欧班列(成渝)综合运行指标保持全国第一;在城市领事馆数量上,成都仅次于上海、广州,居全国第三……

无论是唐宋“扬一益二”的繁华,还是后来三线建设时期的大移民,抑或今天全方位的对外连接,正是突出的开放、包容特质,让成都获得了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动力,也一次次刷新外界对内陆城市的认知与想象。

成都刻在骨子里的“包容”基因,让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动力生生不息。

由此带来的发展资源的不断聚集,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,城市资源承载和配置能力的不断增强,也使得成都在国家战略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这从当前的成都同时面临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、西部陆海新通道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,就可见一斑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成都也一直是国家战略“大后方”的代表。尤其是在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,这种“大后方”的重要性和价值就更显突出。高层于今年7月在四川调研时就特别强调:“你们这里也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增长极,一个新的动力源。这个后方的意义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。”

从疫后的经济恢复速度看,成都可以说是以实际行动,奋力扛起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重任,不断夯实“新时代国家强大战略后方”的角色,为“大块头,有大担当”写下了一个个成都式注脚。

凯美瑞更多>>

江西新余:2026年底实现“保交楼”“保交房”项目全面清零 爱上一个人,与她有关 贵州六盘水: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,买绿色建筑最高额度可上浮20% 科斯塔止住C罗的眼泪,乌龙球是法国最好的前锋 上合峰会召开在即,中俄都确认出席,印度却成为,最大不稳定因素 内卷之争,阿尔法T5能否跑赢零跑C11? 比老款低1.3万,售9.69万起!2024款吉利ICON玲珑值得买? 广汽传祺新能源成都机场路体验中心盛大开业 这几款合资燃油车已经降到几万块了,现在是入手好时机吗? 真玩家的大玩具,不止积木还有TA!“飞度改造工作坊”广州举行 汽车保值率也能卷?看看上汽大众怎么做 智己L6新增车型上市,具有超强续航 至高优惠4万元,北京EU5 PLUS,4门5座三厢车,标配声纹识别 为什么说吉利银河E5,是一款值得让你等待的纯电SUV? 长城SUV的销冠,哈弗H6月销还能勉强破万,需要迭代 明知有雷偏要踩,捷途直播间被封号,这回果然翻车了 买车等6月端午,买车来“2024 CMS杭州车展” 新能源车渗透率、上险量均超50%,燃油车还有未来吗? 电比油低 荣耀双出击|比亚迪汉EV荣耀版实力征服全场 燃擎赛道,巅峰对决 红旗品牌征战2024年CEC 一场马拉松,诠释长城汽车造车之路 212从战场到市场,传奇不灭的越野之魂 标配全景天窗+铝合金防撞梁,吉利新博越L到店实拍,11.57万元起 英菲尼迪:拿什么坚守中国市场? 限时10.98万起,与宋Pro DM-i同价硬刚,荣威D5X DMH胜算几何? 一季度单车均价升至10.4 万,零跑冲击5-10%毛利率目标 “绿带行动”——大众汽车集团(中国)公益林项目走进内蒙古巴彦淖尔 售价20.08万-25.58万,沃尔沃北欧高智感纯电SUV EX30上市 “肥女”来河南,现代雕塑艺术与中原古代艺术瑰宝的交融 《庆余年》外还有个多少王启年?“龙套王”谈龙套的自我修养
Copyright 2014-2023 新车测评网 版权所有  京ICP备18049689号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