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“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”开展以来,为有效破解社区治理动力缺乏的矛盾,海湾旅游区海棠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,围绕居民需求、社区资源、服务需求为主线,探索并建立社区治理“合伙人”机制,讲好“有声、有色、有味、有道”的海棠故事,培育和形成“向上向美、崇德向善”的海棠文化,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从和谐宜居的环境中感受到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建立部门“合伙人”响应机制
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,以社区居民满意为标准,依法依规、合情合理解决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,形成由海棠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为引领的1+3+N+X(“1”指居委会党支部,“3”是居委会、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、小区业委会,“N”是党小组长、党群微家掌门人、楼组长、网格长、居民志愿者,“X”是派出所、司法(律师)、综治、信访、城管、规建、城运、绿化等职能部门)联席会议制度,形成“社区吹哨、部门报到、共解难题”联动治理格局,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、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深化居民“合伙人”自治机制
搭建自治平台,挖掘贤治达人,培育自治组织,组建了“五彩海棠”歌舞队、乒乓球队、巾帼志愿者等六支自治团队,让居民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。组建了“海棠社”新贤联谊会,成立了新贤工作室、新贤工坊、新贤课堂,在协调邻里关系、收集社情民意、文明教化、慈善公益、文化传播和居务监督等方面的作用。坚持“有事多商量”原则,推行“庭院”议事制度,议事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主题,社区居委干部与居民们围坐一起,拉近居民与社区间的距离,让居民到“庭院”畅所欲言,努力把每件好事实事办到居民的心坎里。与此同时,组织读书分享会活动,引领培育好家风、弘扬好家规、传承好家训。
构建校社“合伙人”赋能机制
通过文化赋能、校社联动、融合共享,推动“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”走深走实。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蒋传光党员导师工作室,开设法治客厅,举办社区法治文化节,演绎法治情景剧,指导法律文书起草,让居民的法治意识、法治观念得到不断增强。以萱草花为媒,让居民走进承载文化与诗意的中国(上海)萱草文化节,举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“孝亲文化”进社区系列活动,推动形成“爱国爱家、相亲相爱、向上向善、共建共享”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。与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、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和学工部,广泛开展社会实践、空间共享、理论宣讲、社区营造等活动,赋能美好社区建设。
拓展公益“合伙人”参与机制
民革奉贤区委会新党员支部开展“博爱悦读会”暨“博爱”书香进社区系列活动,向海棠社区公共文化书廊赠送党史国学、科学科普、经典文学等主题图书100余册,既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也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,营造“多读书、读好书、会读书”的全民阅读氛围。由民革党员发起建立海棠社区“孝贤文化”慈善基金,并通过公益小集市和义卖、义诊、义捐的方式,营造“人人知善,人人向善,人人行善”的慈善氛围。民革党员定期到海棠社区沉浸式服务大厅开展“轮值”服务,认真倾听民声、收集民情、反映民意、商讨民事,向区有关部门提交公交站点设置、候车亭和线路规划调整等建议,满足居民出行需要。
探索村居“合伙人”联动机制
坚持“请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相结合,与西渡街道文怡社区与金都社区,柘林镇海韵社区,四团镇新桥村和欣悦社区,庄行镇浦秀村等村居,通过开展互联互学交流活动,取长补短、互相提高,开阔了眼界与思维,在经验分享中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本领,扩大党建“朋友圈”,并将交流过程中学习到的新思路、新方法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,推动组织共促、品牌共育、资源共享、文明共创、难题共解,打造有特色、有亮点、有温度、有颜值、有质感的美好社区。